当大学新生报到的喧嚣渐渐平息,为期两周的军训如约而至。大学军训不仅是进入校园的第一课,更是一次重塑自我、读懂集体的成长修行。这段在烈日下淬炼的时光,像一枚深刻的印记,刻下了坚持的意义、协作的重量,也让我在蜕变中,遇见了更坚韧、更懂担当的自己。
站军姿是军训给我的“下马威”,也是最磨人的意志考验。九月的阳光依旧灼热,操场的塑胶地面被晒得发烫,热气透过鞋底往上涌,没多久便让人浑身发燥。双手贴紧裤缝,双脚分开呈六十度,双肩后张、收腹挺胸,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到毫米。我忍不住偷偷用眼角的余光打量身边的同学,却见他们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姿态,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哪怕汗水浸透了衣领,也没有一丝动摇。我试着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抬头、挺胸、收腹”的动作要领上,渐渐忽略了身体的不适。当教官终于喊出“稍息”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抖了抖腿。队列训练则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二字的千钧重量。齐步走的练习中,我们总因为步伐大小不一、节奏快慢不同,让整齐的队伍变得像“蜿蜒的蛇”。有人步子迈得太大,一脚踩在前面同学的鞋跟后;有人跟不上口令,手和脚的摆动总“差半拍”,原本响亮的“一二一”口号,也渐渐变得参差不齐。教官没有责备我们,而是非常有耐心,一点点纠正我们的步幅,又让我们分成小组,,互相盯着对方的手臂摆动高度、脚步落地节奏。嗓子因为反复喊口号变得沙哑,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当最后一次练习时,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在操场上回响,手臂摆动的弧度像用尺子量过一般均匀,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我忽然懂得,大学的集体不是“各自优秀”,而是“彼此成就”——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主动收敛自己的“棱角”,调整自己的节奏,在配合与包容中,让整个团队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军训中的小温暖,更让这段艰苦的时光多了几分柔软与感动。阳光下,大家相互帮助的身影,这些细微的瞬间,像一束束光,驱散了军训的疲惫与艰辛,也让我明白,大学的友谊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危难时的援手、慌乱时的陪伴,是在彼此的扶持中,一起走过难关的温暖。
在晚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唱着红歌,大家并没有因为一天的军训而累的直不起腰,而是用最响亮的声音来释放自己一天的疲惫,在教官的鼓励下我们的歌声逐渐整齐划一,周围路过的学长学姐也忍不住驻足观看,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吹着晚风唱着红歌,大家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是对自己的认可,更是对国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