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过半,9月13日晚上,同学们终于迎来了格斗术的第一次训练。在此之前,大多数人对格斗术的印象,还停留在影视剧中利落的攻防画面,谁也没料到,自己会站在夜晚的训练场上,跟着教官一招一式地琢磨动作、感受发力,而这只是后续几天训练的开始。

刚开始时,整个连队都透着“手忙脚乱”。教官喊出“格挡冲拳”的口令,有人手臂抬得太低,像在随意挥摆;有人出拳时忘了转腰,动作软得没半点力道;到“侧踹”动作时,更有不少人单脚站得摇摇晃晃,差点踉跄着摔倒。月光洒在训练场上,映着大家略显笨拙的身影,休息时,有人揉着发酸的胳膊小声吐槽:“看着简单,真做起来怎么这么难!”

好在教官没急着推进进度,而是把每个复杂动作拆成“分解步骤”。他先示范扎马步的要领,让大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慢慢弯曲,感受下盘如何发力才能稳住重心;接着又逐个纠正出拳角度,蹲在同学身边调整手腕翻转的幅度,反复强调:“格斗术不是花架子,每一个动作都要‘稳’和‘准’,现在慢没关系,基础打牢了后续才学得快。”

最特别的是两个连队的“互盯互纠”环节。教官让两连同学面对面站成两排,每做完一组动作就暂停,互相指出对方的小问题。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后来渐渐放开——有人提醒“你侧踹时膝盖没伸直,发力会弱”,也有人被指出“格挡时手臂离身体太远,容易漏空”。没人回避问题,反而凑在一起讨论调整,偶尔发现两连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还会一起笑着围到教官身边请教,夜晚的训练场,少了几分严肃,多了些一起摸索的热闹。

训练结束时,夜色已深,同学们的额头都沾着汗,手臂也微微发酸,但没人抱怨。大家知道,9月13日的这次训练只是开始,后续还要再练几天,现在的笨拙和不熟练,都是未来进步的铺垫。走回宿舍的路上,有人还在小声回忆动作要领,有人互相约定明天早点来训练场多练几遍——这个夜晚的初体验,没有完美的动作,却给每个人心里埋下了期待的种子,等着在接下来的训练里,慢慢发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