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指南

Quick guide

新媒体说

首页 >> 新媒体说 >> 正文

新策略 新理论 新途径||西科“追光者”杨再文将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发布日期:2020-11-09    点击: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杨再文副教授课题组与美国科学院院士犹他大学Peter J. Stang教授团队、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李霄鹏教授团队合作,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 of a Pyrene-Based Discrete Organoplatinum(II) Double-Metallacycle with Triflate Anions via Hydrogen Bonding and Its Tunable Fluorescence Emission”为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发表。(J. Am. Chem. Soc.2020, 142(32), 13689–13694.DOI: 10.1021/jacs.0c06666)。该研究让芘的有机Pt双金属环结构实现了可调控的荧光发射,增强了固体荧光发射现象,杨再文以自己的方式开辟了“追光”新途径。自2012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西安科技大学工作至今,杨再文科研、教学两手抓,秉持坚韧严谨的克难精神,做科研路上的“追光者”;笃学精博的治学态度,做教书育人的“引路人”。

步履不停 开辟“追光”新途径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是化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国际著名顶级期刊之一,影响因子14.612,在其上发表研究成果颇不容易。杨再文课题组关注到离散有机铂金属环的层级自组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铂金属环的动态性,涉及阴离子的氢键等非共价作用的精确自组装机理限制了该类自组装的制备和应用。而目前基于金属-配体配位相互作用的配位驱动自组装已发展成为构建超分子配位化合物(SCCs)的强大工具,SCCs在超分子聚合物和分层自组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分级自组装过程和探究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性质,杨再文课题组将杂配体参与的铂配位驱动自组装、三氟甲磺酸根阴离子参与的氢键自组装结合起来,实现了基于芘的有机Pt双金属环结构的精确多级自组装,这种自组装系统实现了可调控的荧光发射、更强的固体荧光发射性质。且离散的、具有高对称性的超分子双金属环结构的形成有效地抑制了芘的聚集引起的淬灭效应(ACQ)。该研究为铂双金属环基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其固体荧光的增加,为其在光致发光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煤焦油的蒸馏物芘的髙值化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基于芘的有机Pt双金属环结构的精确多级自组装


  作为“追光者”,对于离散有机Pt双金属环的层级自组装及其荧光发射的研究,杨再文课题组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巨大,下一步如何让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探索更多优化方式和如何让研究成果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是杨再文继续努力的方向。在科研道路上,杨再文累计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27篇,第一作者被SCI收录11篇,包括J. Am. Chem. Soc. (SCI, 一区Top,IF: 14.612)、Chem. Commun. (SCI, 一区,IF: 5.996)、CrystEngComm (SCI,二区, IF: 3.117)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被SCI论文引用300余次。科研的路很长很累,但步履不停,便不惧怕知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身隔万里 心在方寸 科研之心愈加坚定

 2019年6月,杨再文赴美国犹他大学Peter J. Stang教授课题组进行国家公派访学,初到异乡,杨再文有诸多的不适应,尤其是到了一个新的科研环境里,一切都让他紧张又欣喜。杨再文积极调整,迅速适应,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科研工作中,从课题选择、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到实验开展和路线优化,再到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漫天星光与实验室灯光陪伴过杨再文无数个夜晚。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打乱了杨再文的科研计划,为实验室里的忙碌按下了暂停键,杨再文不得已将科研工作从校园转移到了住所,开始阅读文献、查阅资料,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思路。通过新闻媒体,杨再文随时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看到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杨再文十分揪心,越发思念在家里的亲人,这给他在精神上带来了极大压力。正当杨再文处于情绪低谷期时,来自祖国的关心关怀让他走出了短暂的阴霾。杨再文不仅得到了祖国抗疫一线专家的在线科学防护指导,还收到了中国驻美大使馆和陕西华人侨联邮寄的爱心健康包,在各种防护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来自祖国的爱心健康包就如雪中送炭。此外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向杨再文和其他访问学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这让杨再文与祖国、与亲人,身隔万里远,心却在方寸间。

 契诃夫曾将科学称作人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的疫苗研究工作旋即开展,为了人民的健康与福祉,许多医学领域的专家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开展科研攻关。杨再文敬佩之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决心,“我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我会坚持做科研,做好科研。让科研创造价值,我的人生便有了意义。”杨再文说道。

亦师亦友 让学生长知识也长见识

 除了醉心科研,杨再文从不曾忘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作为硕士生导师,其独立指导了6名硕士研究生,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教多年来,杨再文一直承担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任务,一学期上课近70个学时。对待每一届学生,甚至每一位学生,杨再文都以心交心,以心换心,不仅让学生丰富学识也增长见识,作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很多学生即使毕业多年,杨再文仍熟稔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如今的工作生活状态。

 阿依古丽·娜曼和陈红娟作为杨再文独立指导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一个是勤奋踏实、埋头苦干的典型,一个是性格活泼、善于表达的代表,杨再文摸清她们的性格后,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有意识地让阿依古丽·娜曼多表达,让陈红娟更细心。“毕业论文是她们大学的最后一门课,她们很重视,之后就要走向社会了,除了学习,我也希望她们在性格上、在处事上有所进步。”

 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杨再文认识了学生乔敏敏。最初的相识,是乔敏敏和她的同学组队参加学校的视频大赛,已经有了视频实验思路,需要制备防火布,并通过燃烧演示来显示其防火性能。乔敏敏找到了杨再文,希望他提供指导、实验药品及场所,杨再文很快提供了相关帮助。但遗憾的是,乔敏敏所录制的视频最终并没有得到评委的认可。杨再文以为自己没有指导成功,以后乔敏敏估计不会再找自己了,可之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乔敏敏,组队后再次找到了杨再文,希望他能担任指导老师。乔敏敏说:“杨老师的认真负责,我们都看在眼里,即使之前遇到了一点挫折,但我们团队还是相信杨老师!”在杨再文的指导下,乔敏敏团队最终成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以优异的成绩结题。后来,杨再文还指导了乔敏敏的本科学位论文,并成为了乔敏敏的研究生导师。这份师生情谊,延续至今。

 

科学研究 教学育人
必须深稽博考 潜心投入
作为追光之外的追光者
杨再文的荧光发射探索在不断深入
他的课堂教学也在继续
期待吧
期待杨再文的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