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指南

Quick guide

新媒体说

首页 >> 新媒体说 >> 正文

获中国专利金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西科校友让中国技术闪耀世界!


发布日期:2018-12-29    点击:

 

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方圆百十公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一代又一代煤炭人在这里演绎着宁夏煤炭事业的发展起落,许许多多的人在煤炭事业中恪守信念、追寻梦想,为这片热土贡献力量。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就是其中之一。

 

拓荒者、领导者、推动者
 

宁夏灵武,地域狭小,经济欠发达,可在那黄河流淌过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是我为之奋斗的地方,也是我实现梦想的热土。”姚敏说。

1983年,姚敏考上西安矿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入了党,还是系团总支副书记,1987年毕业。当时的同学都愿意留在大城市,他却想把所学知识用在改造落后的家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原灵武矿务局,那时大学生很少,矿务局想留他在机关,他主动要求到一线去锻炼。几经周折,他来到磁窑堡煤矿机电科,当上一名电器技术员。管高压班和井下电钳班,这可是个好活儿!三年间他整天挎着电工工具井上井下地跑,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工人们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那时的煤炭企业主要靠拼资源维持低水平发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国家所需、企业必为的事,也是他的梦想。
 

2004年,集团安排他负责宁夏第一个煤化工项目——25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的筹建工作。在当时的条件下,25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煤制甲醇项目了,他们面临着无任何煤化工人才储备、无煤化工核心技术、无煤化工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经验的“三无”困难与挑战。但他没有退缩,埋头恶补煤化工知识的同时,他凭着一双脚、一个公文包、一张规划图,怀揣着“三顾茅庐”招贤纳士的诚意,奔赴全国各地招揽人才。在外界人眼中,有煤、有钱就能干煤制油。自从与神华集团联姻成功,神宁前两个条件似乎都具备,只欠“东风”,人呢?谁来干?由于煤制油项目每一个环节都涉及世界顶尖技术,因此技术人才队伍成为首当其冲的关键条件。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他带领筹备小组在银川一个学校接一个学校跑,解决引进人才孩子的上学等问题,以真诚感动人才,消除他们后顾之忧。就这样,引进一个,一个再带几个,半年光景,他们的煤化工人才队伍从几个人增加到了数百人。

煤化工的发展除了人才,最核心资源就是技术。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煤制甲醇项目,可能到今天都没人会想到,这个项目最核心的气化装置是从首钢集团买来的“二手货”,在此之前,它已在库房里闲置了十来年(当时全球仅存两套,一套在美国),这样的气化炉技术尚不成熟,也没有先例可循。当时很多专家断言“一堆废铁,不可能开起来”。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装置组建好、开起来,还要开好、开出光彩。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他和同事们一直奔波在项目建设现场,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回不了家、半个月洗不上一次澡。夏天,他们在30多摄氏度的帐篷里连续研究方案七八个小时;冬天,他们又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刺骨寒风中打扫管道调试设备。

2006年5月,姚敏意外摔伤了髋关节。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度,术后45天他便坐着轮椅回到了建设现场。2007年项目试车过程中,为解决气化炉辐射废锅频繁结焦的问题,他拄着单拐每天往返几次相当于14层楼房高的气化框架,为此还得了个“拼命三郎”的绰号。“这台机器现在还在正常运转。”姚敏的自豪地说。  


 

令人自豪的"神宁炉"

在5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中有个DME反应器,按德国技术专家的工艺流程操作,姚敏一行每次投料时温度总是控制不好。加之德国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首次在全球工业化应用,试车时点火成功率低、挂渣不均匀、合成气带灰严重,气化炉运行一周左右就要停下清理,姚敏团队便讨论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但德国专利商不仅对此意见不屑一顾,还坚决拒绝他们修改技术。而这种经历还有许多,因为这些核心技术过去一直掌握在国外几家大公司手中,为了得到技术许可、引进装置,中国人在谈判的过程中历经艰辛。

为了突破技术瓶颈,2012年,姚敏带领团队反复讨论、潜心钻研,全面启动了新型气化炉的研发。仅仅一年时间,姚敏一行不仅自行解决了DME反应器问题,直径4米,高21.6米,总重289.25吨,日投煤2200吨干煤粉全套气化技术(神宁炉)也在此时问世,这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了15项发明专利及中国专利金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2016年9月23日,姚敏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代表神华宁煤与美国顶峰集团签署了“神宁炉”气化技术许可合同,姚敏说,那天很有纪念意义,标志着神华宁煤迈出了从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的坚实一步。“以前都是我们找人家要技术,那次反过来了。”在装置运行中,他们对德国技术进行了大量优化,开发出了MTP催化剂,还成功分享了该技术全球15%的转让权益,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蜕变。

值得一说的是,“神宁炉”全面用于神宁煤制油项目后,就终止了德国西门子24台GSP气化炉的工艺包及专利许可合同,仅这一项,就节省资金约2亿元。“神宁炉”的问世,也最终迫使西门子退出了我国煤气化市场。如今,“神宁炉”已经成为继美国GE、德国西门子、鲁奇加压气化、壳牌气化炉之后,最具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的新型气化炉成套装置。  


 

有史以来的"最大项目"

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大。究竟“大”在何处?对于中国煤炭产业的意义何在?姚敏用一组数据做了形象的说明。
 

这个项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投资规模最大、装置最大、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动静设备1.3万台,仪表设备11万台,电气、仪表电缆1.8万公里,相当于目前我国高铁的运营里程数。”姚敏一口气说了好多数据,看得出来,这个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让他极为自豪。他接着说,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在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化工项目。而后,他又用更为形象的对比说,这个项目是青藏铁路投资的1.7倍,比三峡大坝枢纽工程静态投资还多50亿元。同时它又是一个绿色工程项目,始终追求“近零排放”,环保节能投资62亿元,占总投资11.23%。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生产的合成油品,具有超低硫(接近零)、低芳烃、高十六烷值、低灰份的特点,这些指标均优于国V和欧V标准。

说到这个项目,姚敏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组一组的数据信手拈来。他说,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个项目本身的各项突破,以及里程碑式的进程。这个工程,引领一批民族企业在国外技术封锁中突出重围,推动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也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人才。项目同时承担着国家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8.5%。


 

后记:

宁夏虽然是富煤省区,但地处祖国西北腹地不利的区位、有着欠发达的区情,加上处在周边富煤省区包围之中,制约着宁夏煤炭产业长期走一条挖煤、卖煤的粗放性发展道路。发展煤制油化工,既是企业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无疑是国家发展接替能源的最佳路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推进,神宁集团带着这种原则与精神做到了这点。而灵魂人物姚敏,专注、细致、敬业是他长年坚守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敢于担当、善于创新,他是能担大任、大干的人。

从2004年至今,姚敏参与主持了包括25万吨/年煤制甲醇、60万吨/年煤制甲醇、100万吨煤泥综合利用、100万吨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等8个项目,按照“寻才、求才、纳才、育才”理念,引进、培育了一支近9000人的煤制油化工领域多层次人才队伍,建成了一个全球领先、国内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使一个传统煤炭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来自中国宁夏的核心技术,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回首十五载,有艰辛,有曲折,但更多的是喜悦,是成就感。能够亲自负责、参与一个世界级现代煤化工基地的建设,是我人生中一大幸事,它将激励我和我的团队继续为煤化工产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创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