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教学

首页 >> 科研教学 >> 教学 >> 正文

手机 “双角色” 演绎西科课堂新图景 —— 智慧教学与自主管理并行见效


发布日期:2025-10-16    点击:

10月10日上午,西安科技大学临潼校区3号教学楼的《高等数学》课堂上,理学院数学系付教授还在进行上课前的准备,建环2501班的副班长李雨杰便熟练地帮助同学将手机放进收纳袋,随后返回座位抬头看向讲台前的智慧主屏。

走廊的另一侧,在AI赋能的智慧课堂上,手机成为连接教与学的“智能纽带”。理学院鱼教授通过雨课堂AI教学平台发起随堂提问,学生们手机扫码作答,屏幕上实时跳出答题数据瀑布图,教师端红色标记的高频错题点随即触发系统预警。“刚才这道关于应力集中的题目,有26%的同学存在理解偏差。”鱼教授语音唤醒课上AI讲伴,调用专属大学物理知识库针对学生错误点进行分析,并快速补充三维动态课件,“大家看这个虚拟实验演示,手机上也能同步查看细节”。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周子乔课后展示了自己的学习界面:“AI学情画像已经把我的知识盲区标红,还根据我的指令推送了矿压监测的延伸案例,比自己刷题高效多了。”这些场景,正是学校探索手机“智慧工具+自主管理”双重模式的生动缩影。

每排课桌角落都整齐排列着手机袋,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智能采矿工程2501班的班长李尧解释道:“我们班制定了班规,对手机管理有专门的规定,闲暇时间小组讨论、查阅资料时用手机作为工具辅助学习,上课、晚自习时就统一收纳。课前同学们都能主动上交,自班规实施以来手机入袋率连续100%。”不少学生在课后反馈中表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明确了,干扰少了,学习反而更轻松了”。李尧说:“今后我们将坚持这一做法,并将其作为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的重要部分延续下去。”

校党委书记来兴平在观摩智慧课堂后深有感触:“同学们既是AI技术的使用者,更应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看到大家能灵活切换手机的‘工具模式’与‘收纳模式’,说明我们的育人方式找对了方向。”他勉励师生,要把这种创新精神延伸到科研领域,在智能救援、智慧测绘等特色方向勇闯创新“无人区”。

在近日召开的AI赋能教学改革推进会上,校长邓军指出:“信息化教学本质是教学模式的升级,既要用好信息化技术让手机成为‘智慧助教’,更要通过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品格。”他强调,要将这种实践融入“智能采矿”“智慧安全”等特色专业建设,让技术赋能与习惯养成形成育人合力。

副校长程卫星在教学改革推进会时提出要求:“各学院要推广‘AI备课+自主管理’的组合方案,利用教学数据驾驶舱监测课堂实效,让手机从‘干扰源’彻底转变为‘增效器’。”

下课铃响,有的同学取出手机查看个性化学习路径,有的同学用手机进入系统查看当天课程布置作业和实验室开放情况。手机袋与智慧屏相映成趣,勾勒出西科课堂上技术赋能与人文培育共生的鲜活图景。

各学院组织教师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开发数字教材,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既规范了手机使用,又释放了技术赋能教育的潜力。在数字化浪潮中,学校将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

部分AI融入课堂教学展示

部分课堂学生对AI赋能学习反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