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青年学生成为智能时代的驾驭者
——西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活动周侧记
“五一”假期,西安科技大学校园内,“科技强国·智见未来”人工智能活动周系列活动正在进行。
在“智能矿压感知系统”展区,一块电子屏幕正在模拟实时显示矿井的相关压力数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副教授曹建涛站在屏幕前向大家介绍:“我们的系统聚焦西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治难题,围绕长时效多源监测、多维度数据反演、自适应支护差异三个层面,以人工智能助力数据挖掘。这个系统如同给矿井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为高效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传感优化—数据融合—支护决策”等软硬件创新途径,溯源扰动煤岩应力畸变失稳全过程,构建矿山压力可视化媒介,创新应用“前兆防控与主动支护”联合精准调控技术,大幅提升西部能源保供的可靠性。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魏绪强在“基于多模态融合的矿工体征状态评估与预警系统”展台前,向参观者介绍模拟矿工的体征监测情况。
“安装上这个系统后,矿工仿佛拥有了一位贴心的健康卫士。该系统能够时刻监测身体的各项数据,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魏绪强说,“这个成果能够实现对作业人员体征状态的全方位、动态化综合评估与预警,通过云端数据库及移动端小程序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
学校党委书记来兴平告诉记者,学校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创新,积极探索AI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智能建造、智能采矿等新专业,强矿压智能监测、智慧矿山安全工程等微专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活动现场,几个学院分别进行了“AI+教育”成果路演,17个学院(部)的157件AI深度应用作品和28件与智慧矿山、智能救援等相关的装置与装备陆续展出,展现学校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创新成果。
此次成果展示中,学校建立的“矿井智能通风安全管控平台”集分析预警、灾变仿真、设备联动于一体;“矿用悬线巡检机器人”实现了井下巷道环境的智能巡检,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显著提高了巡检效率。
活动现场,不少师生的目光被一只名为“西小科”的机器狗吸引。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教师侯锐志介绍:“我们团队通过计算机视觉、大模型等领域的团队自有成果转化,实现机器狗从感知到认知的跃迁。这只机器狗可以用在井下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穿梭,为高危环境下的安全作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RoboMaster竞技机器人”路演现场,两台智能战斗机器人以矫健身姿引爆全场,双机协作、战术射击演示引得师生连连喝彩。
“我们还带着它们‘征战’大疆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拿到过5个国家级奖项。”机械电子工程2301班本科生宋泽宇说。
该校校长邓军表示,青年学生不仅要做AI技术教育变革的见证者,还要当驾驭AI技术发展的革新者,为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书写时代答卷。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505/07/content_905899.html